LDO应用总结

LOD(Low Dropout Regulator,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是目前最常用的线性稳压元件,本文对其特性进行一总结。

基本原理

LDO的本质可以视为一个带反馈的可变电阻,其降压的基本原理就是电阻分压。其基本原理框图如下:

其中虚线框内的调整元件(Pass Element)可以有很多实现方式,比如NPN、PNP、NMOS、PMOS、达灵顿管等。目前比较先进的LDO使用的都是MOS,这是由于MOS管可以获得比三极管更低的导通电阻,进而获得更低的压差(Drop Voltage)。

最常用的1117 LDO使用的调整元件就是NPN三极管:

而TI的TPS737xx(130mV @ 1A)使用的则是NMOS:

误差比较器也是LDO的一个核心器件,它将输出反馈电压分压与REFERENCE基准源提供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之后通过改变调整元件的栅极电压(或基极电流),进而改变其电阻,以实现将输出电压稳定在某一个特定值处的目的。

REFERENCE基准源一般都是使用带隙基准电路(Bandgap voltage reference)来实现的,所以其电压一般为1.25V左右。

特性

LDO在稳态工作时的特性与一个电阻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用一个电阻来替代稳态工作时的LDO。LDO名称中的Low Dropout低压差是与传统三端串联稳压元件(如78xx系列)相比来说的,这类串联稳压元件之所以有一个最小压差,本质原因就是其调整元件的电阻不能降为0,这也就是上面的原理框图中将调整元件电阻拆分为两部分——$R_{DS(on)}$及一个可变电阻的原因。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下此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分析仅在调整元件为MOS时成立,对于1117这类调整元件为三极管的LDO是不适用的

首先来看一下LDO的工作区域:

图中Saturation Line饱和线右下方的区域即为LDO可能的工作区域,这张图其实就是MOS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正常情况下LDO是工作在MOS的恒流区的,图中A、B、C三点即是三个可能的工作点。当输出电流发生改变时,误差放大器就会通过调节$V_{GS}$保证$V_{DS}$不变,就像A->B点的变化过程。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斜率的倒数就是这一工作点下LDO的等效电阻,可以看到,由于MOS管的$I_{DS}$会饱和,LDO的工作区域中存在最小的导通电阻,即饱和线上对应的电阻,而饱和线近似为一条直线,故这个最小电阻近似为一固定值,即$R_{DS(on)}$。

一般数据手册中给出的最小压降是LDO在最大工作电流时对应的最小压降,即上图饱和线左上角那一点。从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当工作电流降低时,对应的最小压降成比例的降低,也就是说LDO的最小导通电阻基本为一常量,最小压降与工作电流存在线性关系

几个实际LDO芯片的最小压降特性:

TPS737xx:

ISL80510:

ADM7172: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特性仅在导通元件为MOS的情况下存在,对于导通元件为三极管时,以上特性不成立。比如对于BL1117来说,其最小压降为:1.3V@1A; 1.23V@0.1A。输出电流的减小并没有让最小压降显著减小。

当LDO工作于饱和区时(即实际压差小于最小压差时),LDO特性相当于一个固定电阻,失去了稳压调节能力。

核心参数指标

极限参数

各种极限参数,比较重要的是最高输入电压,也就是器件的最高耐压;除此之外还有器件的极限温度,需要保证晶元温度不能超过此值。

输出电压

LDO有固定输出和可变输出两种,固定输出反馈回路集成在器件内部,其电压是厂家出厂前调整过的,精度较高,数据手册中一般会给出典型输出电压及其最大最小范围。输出电压的精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温度、噪声等,详细分析可以参考文末第二篇参考资料。

最大输出电流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最大输出电流,而且要考虑散热,就算电流小于最大输出电流,然而散热不能保证,导致器件温度超过其极限温度时,LDO一样会损坏的。

最小压差(Dropout Voltage)

本文前面一节分析过这一问题,最小压差与输出电流有关,除此之外,最小压差还可能会与输入电压有关,如:

需要指出的是,当器件工作于最小压差的临界状态时,数据手册中的很多指标都无法保证,比如PSRR会下降等。

线性调整率(Line Regulation)

其定义为,在某个固定负载电流条件下,当输入电压变化时,对应输出电压的变化量,即:

$$Line\ Regulation=\frac{\Delta V_{out}}{\Delta V_{in}}$$

最小输入电压是指满足最小压差情况下的最小输入电压。线性调整率是一个DC直流参数,反映了直流情况下输入电压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其值越小越好。

负载调整率(Load Regulation)

与线性调整率类似,其定义为,在某个固定输入电压条件下,当输出电流变化时,对应输出电压的变化量,即:

$$Load\ Regulation=\frac{\Delta V_{out}}{\Delta I_{out}}$$

这也是一个DC直流参数,反映了直流情况下输出电流对输入电压的影响,其值也是越小越好。

电源抑制比(Power Supply Rejection Ratio, PSRR)

表征LDO性能好坏的核心参数,其定义也是输入电压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与线性调整率类似,一般用分贝表示:

$$PSRR=20\log(\frac{ v_{in} } { v_{out} } )$$

与线性调整率不同的是,PSRR是一个频域交流参数,其表征的是,LDO对于输入电压不同频率噪声(纹波)的动态抑制能力。

TPS737xx的PSRR和频率的关系:

其值越大代表对输入纹波的抑制效果越好,故PSRR又称Ripple Rejection Ratio。LDO在10k~1M这个范围内的PSRR尤为重要,这是因为LDO一般是接在开关电源后的,而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一般是上述范围,这也导致开关电源的输出纹波频率集中在上述范围内。

PSRR与频率的大致关系如下:

图中区域1的PSRR主要与带隙基准滤波器有关,不深入分析;区域2的PSRR主要取决于误差放大器的闭环增益特性,这个区域曲线的形状与运放的频率响应特性基本相同,极小值点就是放大器增益降低为单位增益时的频率;达到区域3后,误差放大器对于抑制PSRR帮助已经不大了,此时的PSRR主要取决于输出滤波电容,也就是说高频部分(100k以上)的电源纹波抑制只有靠电容来完成了,LDO的响应速度是没有这么快的,这与电源完整性中的结论异曲同工~。

除了频率外,LDO的PSRR还与很多因素有关,如输出电流、压差、负载电容等,在此不详细分析了,可以参考文末第二篇参考资料。

瞬态响应

包括负载电流与输入电压突变时的瞬态响应,一般数据手册中会给出实际实验测试得到的波形图。瞬态响应与PSRR有密切关系,因为通过傅里叶变换,阶跃信号也可以分解成很多正弦信号的叠加

TPS73733瞬态响应:

接地电流(Ground Current)

即GND脚上流出的电流,如果只给出一个值的话,一般是输出电流为0时的接地电流。接地电流与输出电流关系最大,如:

TPS737xx的接地电流与输出电流的关系:

噪声

LDO的噪声主要来自带隙基准电路及误差放大器,手册中一般会给出其噪声电压频谱密度,如:

TPS737xx系列:

稳定性

LDO内部有误差放大器,自然就存在稳定性问题,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外部负载电容及其ESR,数据手册中一般会对负载电容的容值范围进行说明,也可能会给出确保系统稳定性要求的ESR。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可参考以下技术资料:

ESR, Stability, and the LDO Regulator
LDO Regulator Stability Using Ceramic Output Capacitors
Understanding the stable range of 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of an LDO regulat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low-dropout linear regulators with a PMOS pass element

新技术

PSRR是LDO的重要参数,为了提高PSRR,研究人员设计出了各种新型电路结构,比如在以下文章中,作者将输入端电压也加入控制回路中,这相当于引入了前馈,作者将其称为“Feed‐Forward Ripple Cancellation Technique”:

Low Drop-Out (LDO) Linear Regulators: Design Considerations and Trends for High Power Supply Rejection (PSR)


参考资料:
Understanding Low Drop Out (LDO) Regulators
Understand Low-Dropout Regulator (LDO) Concepts to Achieve Optimal Designs
Understanding Linear Regulators and Their Key Performance Parameters
Understanding power supply ripple rejection in linear regulators

文章目录
  1. 1. 基本原理
  2. 2. 特性
  3. 3. 核心参数指标
    1. 3.1. 极限参数
    2. 3.2. 输出电压
    3. 3.3. 最大输出电流
    4. 3.4. 最小压差(Dropout Voltage)
    5. 3.5. 线性调整率(Line Regulation)
    6. 3.6. 负载调整率(Load Regulation)
    7. 3.7. 电源抑制比(Power Supply Rejection Ratio, PSRR)
    8. 3.8. 瞬态响应
    9. 3.9. 接地电流(Ground Current)
    10. 3.10. 噪声
  4. 4. 稳定性
  5. 5. 新技术